第十六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候选人杨钰莹事迹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笃行青年教育报国之志

杨钰莹,女,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9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陕西师范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重庆永川分队队长。曾获重庆市“优秀志愿者”,陕西师范大学2021年度人物、陕西师范大学“感动春天”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支教学校“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

萌发起兴:吟诵声中弘扬中华经典

一次偶然机会,杨钰莹听到了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吟诵《诗经》的曲调,配合着若隐若现的韵律和曲调,诗中意蕴似乎也不染微尘般呼之欲出。乐声振振,杨钰莹与吟诵的故事,也从此刻开始。

在加入陕西师范大学秦风诗社后,她逐渐了解到吟诵是古人作诗论文时的传统读书法,掌握吟诵技巧不但对理解古典诗歌中“情与意”大有帮助,且能在传统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面另辟蹊径,使立志扎根西部的师大学子从中汲取养分,转化为语文课堂中的生动力量。于是她在摸索中边学边做,以古典诗词做引,以吟诵技巧为法,谱出如《饮中八仙歌》《梅花引》等多首原创吟诵调。其中,《饮中八仙歌》被拍摄为视频作品,列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唐诗与长安文化》慕课课程中,目前已有三千余人进行了线上学习,诗之韵味,也在吟诵声中穿彻古今。

为推广吟诵传统文化,她策划举行“弦歌雅言——秦风诗社成立五周年暨古体诗词创作大赛”,吸引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陕西省内六所高校两百余人参加;举办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如今已成为全校性文化品牌;组织诗社赴台湾辅仁大学,让铿锵有力的关中吟诵响彻海峡两岸;与新疆财经大学等高校师生共吟经典,让诗词之美在边疆绽放。

成长徐行:三尺讲台助力乡村振兴

2018年7月,杨钰莹跟随陕西师范大学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前往陕西省旬邑县实验中学开展“同心追赶超越,助力脱贫攻坚”社会实践活动。出发前,她对于到底开设何种兴趣课程,始终摇摆不定,虽然想以传播传统文化为主体,也精心准备了汉服、脸谱、音频视频等教学辅助资料,但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真的能感染到互联网原住民的“05后”少年吗?在老师的鼓励下,她最终决定一试。上课铃声打响,身穿汉服的她款款而来,孩子们一片惊叹之声,对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传统服饰充满了兴趣,随着课程重难点的逐一突破,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孩子们啧啧赞叹,充实的课堂也在师生揖礼中圆满结束。

一次成功的实践,使杨钰莹坚定了在讲台上传道受业的理想,在研究生支教团出征前,她果断选择了重庆永川来苏镇——传说苏东坡停留过的地方。肩负起支教学校团委副书记、班主任、语文老师的全新使命。

梦想可亲,但追梦之行的开局似乎并不友善。西南官话的方言、重重困难的教学、繁重冗杂的工作,这“三大关”如拦路虎般阻挡着杨钰莹想站稳三尺讲台的心愿,每每工作至凌晨才能合上当天的最后一份作业,但她深知,问题不解决只会越攒越多,随后,她大胆改革,以“上好每一堂课,重视每一次家访,爱护每一位学生”的“三个一”原则为基础,摸索出一套适合班情的管理办法与奖惩制度,使整体班风有效改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连续五次考试中位列年级第一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为让孩子们阅读上有内涵、有深度的书籍,杨钰莹联系到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为服务地募捐了价值七万元的3000册传统文化类书籍。为营造“学苏、吟苏、乐苏”的校园文化氛围,她编写出学校首本《东坡小传》校本教材,开设“东坡文化”选修课,开展“诗词大会”,让东坡精神在来苏的每一张课桌熠熠生辉。在助力来苏镇文化事业建设上,杨钰莹走进市民学校“四点半课堂”,以传统文化的深厚力量滋养留守儿童的心房,并对美丽乡村建设出言献策,让东坡精神在来苏镇的绿水青山间映照四方。

在来苏中学的年度教师评选中,杨钰莹以全票通过,被授予年度“最美教师”称号,但她知道,这个奖的价值不应仅仅体现在她个人,更是对所有秉承西部红烛精神、助力乡村振兴的陕师大支教团志愿者的褒扬。

青春立志:文脉传承赓续家国情怀

出于对传统文化的不懈求索,支教结束读研后,杨钰莹毅然选择了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进行深造。对戏曲、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抱有浓厚兴趣的她,跟随导师高益荣教授继续进行戏曲方面的研究工作,参与《<皮影与大秦之腔>课程建设研究与教学实践》项目,编写皮影课程教学书稿四万余字。她还加入学校大学生皮影艺术协会,在繁忙科研学习之余抽出时间参加排练,并承担起硬弦的演奏。零基础的她为了在短时间内演奏出一段完整的调子,只能加倍练习,哪怕手指已经磨破了皮,也没有轻言放弃,直到指尖可以演奏出流畅的旋律。

作为研究生党员和文学院兼职辅导员,杨钰莹主动投身到文学院创建全国党建标杆院系的建设中,高举红色旗帜,立足传统文化,指导研究生党支部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读书会作为载体,以宿舍党员工作站作为阵地,开展丰富多样的“四史”、党史和校史学习活动,如举办“学‘四史’守初心 强担当”专题研讨会,开展“红五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参观校史馆重温建校荣校的峥嵘岁月。在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中国研究生》杂志、四川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共同发起的“百校研究生颂百年”活动中,杨钰莹为纪念陕西师范大学老校长刘泽如老师所作的《【四块玉·记刘泽如老校长青年志】》等三首散曲作品,被《中国研究生》《教育部学位中心》等多家官微转载,网络浏览量达四千余人次。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她积极参与研究生党支部开展的线上主题党日活动,以原创诗词、绘画、信件等多种形式为疫区同胞加油打气。杨钰莹为致敬前线志愿者所作的《【正宫·小梁州】寄战疫志愿者》等两首散曲作品,在学校“战疫情、聚正能——我们在一起”征稿活动中斩获一等奖。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杨钰莹希望能拥有松柏的品性,牢牢扎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汲取滋养,四季常青、挺拔向上。一路走来,不论是横向地广泛传播吟诵、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是纵向地发扬“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支教扶贫,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事业,她始终以蓬勃的精神朝气,彰显着青年一代的责任和担当,相信坚韧勤奋的她,定能在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让经典焕发新妍,为传统带来新变,以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人民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