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候选人唐雄风事迹
守正创新,报国裕民

唐雄风,男,中共党员,湖南浏阳人,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2020级外科学博士研究生。现为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成员、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2020级博士班班长,曾任吉林大学研究生德育助管。

守正创新,君子自强不息

在人口老龄化逐渐严重的大背景下,他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开展了人工智能、5G通信及3D打印等新兴科学技术与退行性骨关节疾病智能诊疗医学交叉学科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智能医学相关SCI/EI收录科技论文3篇,同时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并被2020年生物医学国际学生会议(ISCOMS2020)、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年会选作口头发言人。在国际医学图像计算和计算机辅助干预会议(MICCAI2019)中获得研究生奖学金(全球共计100名获奖者),并在吉林省科技论文演讲比赛中获三等奖。同时申请并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实审期发明专利2项,还以主要参与人身份(前三)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

习总书记曾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唐雄风深知这句话的含义和意义,他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里努力奋斗,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内心强大并且能足够冷静地面对生活中一切磨难和得失的人。他知道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所以他在人生路上一直用努力奋斗来诠释自己的青春。为了励炼自己自立自强的能力,也为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从本科开始他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做家教、兼职编辑、图像标注等方式赚取一部分生活费,并通过其自身的不懈努力多次获得吉林大学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并获“2021年吉林省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即小见大,创新服务于生命健康

创新者胜,守旧者衰。他本着从临床实际出发,科技服务于人类健康的原则,针对临床痛点问题进行攻关转化。坚持实践第一、知行合一,求实务实、有为善为,脚踏实地干事。在多次的暑期基层医疗实践过程中,他发现部分农村地区的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在影像学识片、检验报告解读方面存在很大的短板和欠缺,这背后随之而来的是潜在的误诊误治和医疗风险。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他将自己所学知识在实践当地进行分享,对村民进行健康科普和慢病管理宣教;另一方面,他与软件学院、数学学院、商学院的同学共同筹划“智医慧影—面向基层医疗的多功能辅助平台”研发事宜。在老师指导和团队成员的齐心协力下,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他们打造出了“智医慧影—面向基层医疗的多功能辅助平台V1.0”,平台获第14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赛区一等奖、吉林省赛区一等奖(医疗方向第一名)。通过这次小试牛刀,他联合“智医慧影”攻关小队,发起并成立“吉林大学大学生智能机器人协会”,目前协会有成员286人,其中精英成员44人,常驻指导教师6人。他担任协会技术顾问,主讲并分享“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协助指导协会成员成功获批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报国裕民,勇担时代责任

2020年疫情防控攻坚期间,唐雄风的导师秦彦国教授义无反顾带队驰援武汉,在师者、兄长及医学前辈们的影响下。他第一时间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在家乡协助并开展新冠肺炎流调、体温监测及健康科普等工作,成为防疫知识的“传播者”和防疫路上的“坚守者”。一方面,他以身作则,带头抵制谣言,时刻关注疫情的最新动态和防治,及时通过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渠道转发各级党委,政府及卫生健康等主管部门的有关决策部署,正面宣传引导,提醒大家理性对待,不信谣,不传谣,科学分析;另一方面,坚守驻点,认真登记来往车辆及人员信息,测量并记录体温,耐心劝返非必要出村的居民。

与此同时,他依托前期科研基础和优势,积极投身“科研抗疫”,协助导师及合作团队完成了仿生防雾护目镜、防喷溅和减少病毒气溶胶扩散装置、咽拭子采集防护罩装置等工作,上述科研抗疫工作成果在武汉抗疫前线得到充分应用。其中护目镜的仿生防雾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医护人员穿戴防护服、护目镜后护目镜雾化严重的问题,为医护人员顺利开展救治工作贡献了科技力量;同时该技术也被纳入2021年科技部“十三五”科技成就展。他也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吉林大学及吉林省科技厅“新冠肺炎”科技攻关专项项目(第三参与人)。

学有所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要勇于创业、敢闯敢干,努力在改革开放中闯新路、创新业,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作为一名医学生,唐雄风时刻铭记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初心,也深知要练就更多精湛本领攻克更多难关,才能真正有底气有能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后疫情时代,回归学校后,他依旧保持着健康科普的习惯,撰写骨科相关科普文章数篇、带队参与医疗科普清朗大赛并挺进“全国十强”、同时个人获“优秀队长”称号。他也积极参加公共卫生应急项目、5G+远程重症等项目建设与攻关。此外,学医多年来,除在校学习现代医学技术与先进交叉学科科技外,他利用寒暑假时间,扎根基层,继承传统,服务桑梓,协助基层卫生室完成辖区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建档立册工作,并跟随学习传统中医药、针灸、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等中国传统医学技术。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忘本来、辩证取舍;就读期间受民间经验方剂启发,运用现代医学检验手段,开展“蜂蛹抗痛风性关节炎机制研究”,相关研究在读研期间延续进行,并获批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第二参与人)。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他以先贤师者为榜样、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怀揣着一颗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从医初心,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精神追求,外化于自觉行动。充分展示了一名“眼中有光,胸中有志,腹中有才,心中有爱”的医学人和当代青年应有的“正茂风华”。

人民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