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候选人吴胜男事迹
90后女博士——行走在区域发展

国家战略一线

“从一个人的丈量到一群人的行走,从一个国家战略到一系列区域发展国家战略”。三年来,这位90后女博士奔走于国家战略的前沿一线,将学术研究写在祖国大地上。

以笔为戈,兴文科之用。她资政建言,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党和政府决策咨询重要依据,撰写的多篇内参专报获得国家领导人和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四川省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用脚丈量,扎学术之根。她走出书斋、投身地方建设,调研足迹遍布全国40多座城市,她的实践故事先后被光明日报、解放日报、学习强国、中国青年网、腾讯新闻、澎湃新闻、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单位和主流媒体专题报道或转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2020年,她被评为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激励着无数为梦想而奋斗的莘莘学子。

尽心奉献,担时代之责。她积极服务社会,创新性地开展“博士宣讲团进示范区”活动,策划和组织学院“我与书记面对面”、“田野调查思政课”等系列党政活动,志愿辅导的本科生团队荣获“挑战杯”学术竞赛上海市一等奖。

一、以笔为戈,兴文科之用

一笔在手,就是她心怀家国、资政建言的工具。

读博伊始,面对文科博士重重压力之下“读博何用”这般直击灵魂的拷问,她暗下决心,希望用自己所学,服务区域发展国家战略,解决社会发展实际问题,并以实践为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在世界上发声。

她严格自律,在本科、硕士、博士学习期间,学业综合成绩稳居年级前列,包揽国家奖学金、校人民综合奖学金、学习优秀特等奖、卓越创新一等奖、社会工作专项奖等诸多荣誉,并被评为校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获得各类荣誉称号和奖项30余项,是同学眼中的学霸。

为拓宽学术视野、提高科研能力,她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超过30场,连续三年参与国际暑期课程学习。现已发表CSSCI论文7篇,多篇工作论文获得第十五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优秀成果一等奖、2019年中国“区域科学与城市经济前沿”学术论坛二等奖、2018年苏州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并进入《经济研究》(权威A级)、《Habitat International》(SSCI一区)等权威期刊外审阶段。

她辛勤耕耘,作为主力参与导师主持的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统计局重大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重大项目等一系列课题研究。她还曾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校级研究生科研项目4项。此外,她参编《信息时代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变革》、《国家中心城市蓝皮书: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18)》、《全球城市案例研究2020——全球化战略空间构建及发展态势》、《中国城市群系列丛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等5部著作。

她勤于思考,能够把学术与贯彻落实国家区域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对时事热点学习研究并形成独特见解。2020年,新冠疫情对国际国内形势产生重大影响,她积极参与形势研究,撰写内参专报数十篇。其中结合调研经历、解读十九届五中全会核心精神、阐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路径的内参获得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她多次跟随导师参加江苏、浙江、河南等地省委常委以上主要领导座谈会,为地方发展积极谋划、献计献策,获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四川省省部级领导多项肯定性批示。

二、用脚丈量,扎学术之根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她是积极践行者。

找真问题、做真研究、为真学者,站在祖国大地上仰望学术的星空,是她的理想信念。她心怀广袤农村,本科期间就以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主持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重点项目。博士期间,她积极参与上海财经大学加强国情教育、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品牌项目——“千村调查”,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带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定点调研。10个村民小组、240户农户,她们积累了宝贵的调研数据和一手资料。返校后,她参与组织策划“百村田野调查”、“千村调查回访会”等系列延伸活动,并在2021年千村调查出征仪式上发表演讲,分享调研经验和收获。她还成功申报2020年“千村调查”博士生科研项目,以期用自己的研究为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她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文章和指导思想,致力于走出书斋、投身地方建设。三年来,调研足迹遍布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黄河流域等重大战略所在地的40多座城市,参与上海、江苏南通、浙江嘉兴、安徽安庆、四川成都、河南郑州、山西运城等近十项地方政府发展规划,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求思路、谋方法、想对策。她凝结团队力量,积极带领同学参与“三下乡”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她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刻揭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间开放合作现实状况的实践项目,获评2020年“知行杯”上海市一等奖。她聚焦上海练塘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痛点难点问题,就实际推进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和操作方案,获评2019年“知行杯”上海市十大示范项目。

她的实践故事上榜了2020年《青春上海》社会实践榜单。2021年4月21日,《光明日报》刊载文章,记录了她参与田野调查的心得体会。系列实践活动还先后被解放日报、学习强国、中国青年网、腾讯新闻、澎湃新闻、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视台、“青春上海”等多家单位和主流媒体专题报道或转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2020年,她被评为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激励着无数为梦想而奋斗的莘莘学子。

三、尽心奉献,担时代之责

饮水思源、接续传承,她是核心价值践行者。

行走于都市与古镇,接续于田野和村庄,她时刻不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她紧密结合自身研究,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为起点,在“了解社会、心系社会、服务社会”方面做出积极探索。2020年,她先后两次组织同学前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朱家角镇张马村和金泽镇莲湖村,创新性地开展了“博士宣讲团进示范区”活动。她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向他们普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相关知识。博士生深入田间地头的演讲,不仅获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也“从一个人的丈量到一群人的行走”,为青年树立了勇于创新、服务社会的好榜样。

她热心奉献,积极参与策划和组织学院“我与书记面对面”、“田野调查思政课”等系列党政活动,为学校创新“智库党建”新模式、打造智库育人特色品牌贡献自己的力量,她为相关活动撰写的多篇推文被“学习强国”全文转载。建党100周年之际,她作为学生代表,在上海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伟大工程”系列示范党课上发表演讲。她还连续3年志愿参与组织全国镇长论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端论坛等各类论坛与学术研讨会十余场。

她用心帮助他人,志愿辅导全校本科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带领的大学生团队荣获“挑战杯”学术竞赛上海市一等奖。她义务为学生提供辅导与求学建议,已成功帮助多位学生考上研究生。在她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坚定了继续深造的决心,当代青年人的使命与情怀在他们身上熠熠生辉。

她知道,科研之路满布荆棘与崎岖,但她也坚信,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面对新的征程,她已背上行囊,用青春和梦想继续抒写当代大学生不懈追求“中国梦”的炫彩华章。

人民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