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候选人孙亚英事迹
百米赛道 柳叶飞刀

——复旦大学年度人物候选人孙亚英事迹材料

孙亚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华山医院2017级运动医学专业博士生,100米国家二级运动员。上海市十六运会高校甲组100米季军,200米亚军;2016年上海市学生田径运动会甲组100米冠军、200米季军、4×100米亚军。7次刷新校普通生田径纪录。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标兵等称号。以第一/共一作者发表SCI 10篇,累计影响因子44.5分。因参与车祸急救被河南省平顶山市人民政府授予“鹰城好人”称号。

结缘短跑,跑赢自己

2007年的某个夏天午后,一个穿着平底运动鞋的高一少年大跨步的冲向了百米线的终点,仅仅落后那个穿着钉鞋的男生0.1秒。全校第二名——那是孙亚英百米赛道上的处子秀,也是他和百米赛道故事的开端。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没有什么能比这场在家门口举办的盛大运动会更能带来刺激。蝉鸣、马扎、和一台电视机足以发酵一个小伙子的跑步梦想。“闪电尤塞因·博尔特”“回头望月狂破纪录”“9.69s”这些词汇冲击着少年的认知,他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人生偶像,意识到原来短跑如此有魅力,随后本科期间即连续四年夺得学校100米,200米冠军。

2015年8月,孙亚英更是作为“田径大本营”自媒体记者,跟随主编窦雨佳参与世界田径锦标赛的现场报道。这也是自媒体首次参与世锦赛的报道。

同年,在被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专业录取攻读研究生学位后,孙亚英继续坚持在百米赛道上。进入复旦大学校田径队后,孙亚英每天奔波于医学院和12公里外的学校田径场之间,开始了“学业--训练”的生活模式,用汗水不断刷新自己的速度。

进队至今,他累计在3个项目上7次改写校普通生田径纪录,100米成绩达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夺得2018年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高校甲组100季军、200米亚军;2018年陕西田径公开赛年龄组男子100米季军;2016年上海市大学生运动会男子100冠军、200米季军。这也是上海市大学生运动会历史中,复旦学子第一次站上男甲百米最高领奖台。

由于竞技水平良好,他被推选为旗手代表复旦大学参加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并参加了第七届和第八届耐克高校田径精英挑战赛,和包括苏炳添在内的短跑名将同场竞技。

不忘初心,追逐梦想

选择学医,是源自儿时的小事。有一次奶奶患上结膜炎,还在上小学的孙亚英拉着父母去药店购买氯霉素滴眼液。没过几天,药到病除,自此他的心里便种下了行医的种子,高考填报志愿时也就没有任何犹豫。大三时,他又根据刚学到的药理知识分辨并治好了家人的带状疱疹,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学医的信念。

如果说选择学医,是出于治病救人的愿望;那么选择运动医学,则源自对田径的向往。2012年,又是一届奥运时。110米栏飞人刘翔因跟腱断裂退赛,让还在本科就读临床医学专业的孙亚英对运动医学有了概念,也第一次知道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医务官陈世益教授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自此他便萌生了向运动医学深造的想法。2014年,孙亚英获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并于2015年正式入学。

入校以来,孙亚英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将田径场上“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精神带入到了自己的专业学习中。硕士期间的积累使得他在2017年9月转博,并在2017-2018学年的综合评定中,位列班级第一名(1/95),荣获2017-2018学年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标兵等称号。至今,他以第一/共一作者发表SCI 10篇,累计影响因子44.5分,多次在国际及全国性会议上作口头报告。在2018年10月召开的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年会上,他的研究内容获得了业内专家的广泛认可,荣获“中青年医师优秀论文”二等奖。

此外,孙亚英也参与多部国外原版运动医学教材的汉化引进工作,由其撰写的两篇科普短文经知名医学公众号“丁香医生”发表,阅读量均超10万。

医学是一门实践学科,需要在临床工作和基础科研中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才可能在摸索中突破;但是田径训练又要求队员有极其规律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以保证训练效果。这两件贯穿孙亚英研究生生活的大事,常会互相矛盾,却也总会被他化解。

往返宿舍与训练场地的通勤车上,孙亚英有两个45分钟的空闲,也就被用来安排实验事项。正是这段挤时间的经历,培养出了他精细的实验设计能力。他曾一边冰敷练肿的脚踝,一边给模式动物做手术;也曾在刚打破校纪录的夜晚,跨越半个上海给小鼠做磁共振,再返回驻地为第二天的比赛做准备。与自身极限较劲,与自然科学较劲。正是这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让孙亚英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

孙亚英的研究方向为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的修复与再生。他将专业与特长相结合,把目标锁定在运动员中常见的骨骼肌损伤后纤维化。即使世界顶尖运动员骨骼肌损伤后,常常因局部出现疤痕组织而影响运动表现,而现有的保守治疗手段无法完全阻止疤痕形成。通过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三年的通力合作,孙亚英和研究所同学发现了若干可以治疗骨骼肌损伤后纤维化、加速骨肌肉损伤后恢复并改善运动表现的靶点。其研究成果不仅有学术论文,更有研究方法专利,为未来骨骼肌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冻结肩”作为肩关节常见的疾病,有多种不同抗炎注射治疗手段。入学后,孙亚英展开系列研究,对不同注射方法的疗效进行系统综述,对病人跟踪随访。《美国运动医学杂志》(IF=6.057)是世界骨科运动医学专业排名第一的权威性期刊。截至2017年该杂志创刊的45年历史中,累计仅有5篇“冻结肩”相关研究被该收录。2017年和2018年,在导师指导下,孙亚英在该期刊上连续发表2篇原创研究。由于这一系列研究的参考价值和临床证据等级较高,孙亚英也在2017年中华骨科年会(COA)和2018年亚太膝关节-关节镜-运动医学年会(APKASS)上做就相关专题进行大会报告,把研究成果向临床医生推广。

学“医”致用,回馈社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前身为1907年创立的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暨医学堂,“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感染着每一位华山人,而作为一名医学生,孙亚英亦践行着曾经庄严宣誓的“希波克拉底誓言”。2017年9月21日晚,孙亚英路遇车祸,伤者下肢开放性骨折。他凭借所掌握的急救知识,在救护车赶到现场前,对伤者就地进行止血及初步清创等处理,避免了受伤组织的进一步污染。这些事也得到了“宣克炅”“复旦研究生”以及家乡媒体“平顶山晚报”等的报道,被河南省平顶山市人民政府授予“2017年度鹰城好人”荣誉称号(共10人),受到市委书记与市长会见。

复旦大学给予了他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这让孙亚英深感幸运。许多学子梦寐以求能够上一所好大学并学有所获,但是在生活中往往有许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被迫放弃学业,让人惋惜。他来自高考大省河南省,他的家乡平顶山市每年都会通过《平顶山晚报》发起“金秋助学”活动,为当年高考被录取但家庭贫困的“准”大学生募捐学费。从2014年至今,他坚持通过这一活动捐款,为贫困学生圆梦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漫漫医路,需要静心和精心;短短跑道,需要爆发与激情。这场医学的修行,就像是一场百米赛跑,从听枪,到启动加速,再到途中跑,直至最后撞线,每一步都容不得失误。赛道上的一个错误也许导致名次更迭,而行医路上的一个疏忽则很可能就会给患者带来多余的痛苦。胆大心细,活泼严肃,在这一动一静的道路上,孙亚英一直在刻苦钻研,努力进取,跑赢自己。
人民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