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候选人赵星事迹
知行合一的文物医生

——西北大学年度人物候选人赵星事迹材料

赵星,男,汉族,中共党员,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物保护学2015级博士研究生。

2010年进入西北大学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学习,2014年获理学学士学位,并获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次年获推荐免试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文物保护材料研发与评价。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和陕西省重点产业创新链项目、西北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等6项课题,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8篇学术论文,其中SCI和EI各收录2篇,核心期刊论文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超过学校毕业要求的2倍。在校期间共获奖励20余次,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4项,校级19项,2018年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其负责的“脆弱文物的无损分析与保护”获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展一等奖。2016年获西北大学研究生学术月优秀论文奖,2014年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连续3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连续两年获得“欧亚太平洋学术网络奖学金”,多次获得“优秀学生”、“优秀团干”、“优秀志愿者”等称号。

他勤于科研,臻于实践,志在成为文物医生,为文物保护事业坚持奋斗。陕西日报评论他的工作既关乎国家的过去,也影响民族的未来。

勤于科研,解决文物保护瓶颈问题

从2010年到现在九年的时间里他系统学习了文物保护的专业知识,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参加了大量的科研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经验。在学习实践中,他发现高湿环境中出土的文物保存状况较差,而目前常用的文物加固保护材料只适用于常规环境中,在石窟寺和考古发掘现场等高湿环境中无法使用。为了解决高湿环境中脆弱文物难以加固保护的问题,经过查阅文献、实地调研和模拟实验后,他和他的导师首次提出了将湿固化聚氨酯用于考古发掘现场等高湿环境中脆弱文物的加固保护。但是由于化学基础薄弱,前期实验问题百出,于是他自学多门化学课程,同时不断改进合成配方、工艺,全面评价产品性能,最终合成了3种性能优异的文物保护用湿固化聚氨酯,并将其应用于考古发掘现场等高湿环境中脆弱文物的加固中,保护效果良好,该工作解决了制约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瓶颈问题,丰富和发展了文物保护材料体系,为脆弱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物质保障。

同时针对目前文物保护材料评价体系匮乏等问题,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并加以改进,构建了一套包括固化时间、机械性能、透光性、粘接性、耐光热老化性等指标的适用于文物保护材料性能的评价机制,为构建更加有效的保护材料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为了能科学的评价文物保护材料的使用寿命,他深入研究了材料老化过程中的性能变化和动力学变化,并提出了以颜色变化作为老化指标预测文物保护用湿固化聚氨酯材料寿命的方法,这种方法比常用的失重率为指标的方法更加科学,该研究加深了文物保护研究的理论深度,对加强文物科学保护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臻于实践,为丝绸之路服务

上学时,他整天待在实验室里,琢磨实验。放假后,他总是喜欢到处走走,到考古工地去实习,参与出土文物的现场保护;到文物库房,整理文物保护工作的记录资料;到文博单位,去学习去交流。他从小就对丝绸之路的历史感兴趣,所以来到西北大学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学习。有一次学院组织同学们到敦煌莫高窟实习,临行前五天他发现自己胸口不适,呼吸时疼痛感也很明显,在慢慢挪到医院后医生告诉他肺叶被压缩15%,需要立即手术,但是五天后我就要去实习了,一旦接受手术治疗,五天内是不可能出院的,更不要说去实习。可是他不愿放弃这次珍贵的机会,就恳请医生保守治疗,最终如愿达到敦煌。在敦煌他被精美的壁画和辽阔的戈壁吸引,随后他利用暑假时间去敦煌莫高窟参加了中美英三国举办的壁画保护培训班,积极学习西方关于文物保护的理念和技术,同专家交流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经验,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从培训班顺利结业。

在实践中他发现由于西北地区比较干燥,文物出土时含水较多,在考古发掘现场出土时由于水分快速散失导致损坏最为剧烈。他认为及时有效的保护措施能够显著延长文物的寿命,减少损害,同时,在考古发掘现场能够最全面的了解文物的价值,其中包括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和文化等价值。2017年夏天他先去了两周时期的刘家洼墓地进行现场保护工作,见到被盗墓贼破坏的墓葬和文物,他非常痛心,于是他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一起加固保护处理了多件损坏严重的文物,并将他研发的湿固化聚氨酯应用于文物加固,保护效果优异。随后他又去了凤翔血池遗址,实地调研出土骨质文物的保存状况,研究保护方法,并根据在考古现场的调研改进了文物保护用湿固化聚氨酯材料的性能。他研制的文物保护用湿固化聚氨酯可以为我院在新疆东天山地区、乌兹别克斯坦等地的考古发掘提供保护,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为一带一路服务,他有一种特别的光荣感。他就像一位医生,潜心为文物研制治病良方,奔走在田间地头为文物治病。

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他和他的工作能够让文物保护领域前进一小步。
人民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