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候选人王秉事迹
肩有担当,胸有情怀,争做学科新领域的探索者

——中南大学年度人物候选人王秉事迹材料

王秉,男,汉,中共党员,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2017级博士。

他瞄准安全学科研究空白,致力于偏人文社科方向的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出版国内外首部《安全文化学》等专著或教材6部;他立足交叉学科领域,创建安全信息学等新分支,以第一作者发表SCI/SSCI/CSSCI/CSCD等论文60余篇,系统地向国际首次介绍了中国安全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中国安全科学的国际影响力;他投身安全科普实践,在杂志或科学网个人博客发表企业、家庭安全文化科普文章100余篇,给多家企业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获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南大学2018年大学生年度人物等荣誉,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

瞄准空白,致力安全文化孜孜以求

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王秉经常接触触目惊心的事故灾难场景,这让他意识到安全专业学生应当扛起预防事故灾难的重任。他从大四阶段开始深入工地、企业等进行实地调研、搜集数据,撰写了以“安全标语”为主题的本科毕业论文,这也成为开启他学术科研生涯的第一个研究对象和切入点。读研期间,他继续深入对安全标语的理论研究,与导师吴超合著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专著《安全标语鉴赏与集粹》(学界首部关于安全标语研究的专著)。在撰写专著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安全学、语言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这极大的扩展了他的研究视野与研究思维,也激发了他执着学术研究的信心。

在对安全标语进行了实践上升到理论的探索后,他发现以安全标语为代表的安全文化学却尚未有学者基于学科建设高度系统开展学科理论体系研究。于是,他与导师吴超教授商定将安全文化学这一空白学科领域作为硕士阶段的研究方向。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他在此领域发表研究论文20多篇,并于2017年12月正式出版与导师合著国内外第一部以“安全文化学”命名的著作,此书将有望成为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育《安全文化学》课程的教材。

立足交叉,探索学科新领域敢为人先

安全科学作为一门大交叉大综合学科,立足交叉学科视域解决和开展安全科学研究极为重要。深受导师“敢于创建新学科,敢于国际领先,理论创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研究信仰启发,王秉开拓研究新思路,以安全信息学为主要研究方向。他敏锐地洞悉安全学科发展在信息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与机遇,认识到“安全信息是通往安全的必经之路。”于2017年12月,率先在国际上提出一种新的安全管理理念与方法,即循证安全管理(基于证据的安全管理),可有效解决安全管理中的安全信息缺失困境。在此基础上,他创立了面向安全管理的安全情报学学科理论体系。作为主要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国家自科与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以主持人身份申请获得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重点项目1项。

综合之前关于安全文化学的研究,王秉先后创建了安全文化学、安全科普学、循证安全管理学与安全情报学等安全科学新分支,以及循证安全管理理论、安全认同理论等原创安全科学新理论,以第一作者发表安全信息学方面SCI/SSCI等论文40余篇,以第二作者与导师合著出版《安全科学新分支》首部此类著作,并在JCR1、2区国际安全领域主流期刊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Safety Science等上,连续发表6篇介绍中国安全学科领域进展的系列综述长文,首次让世界系统地了解中国的安全学科发展状况。

饱含情怀,投身安全科普乐此不疲

他乐于专注安全科普实践,积极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培养和提升同龄人的安全素养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大学通识课开展科普教育,王秉以第二作者和导师合著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生安全文化(第2版)》等两本通识课程教材,积极推广安全科普教育,提升大学生安全素养。立足目前社会对于安全知识的需求,他兼任《现代职业安全》杂志“安康文化”等栏目特约撰稿人,以及“安全评论”微信平台总编辑,在《现代职业安全》《中国妇女报》等刊物发表企业安全管理、家庭安全常识等科普文章10余篇,在个人科学网安全博客发表300余篇博文。同时,他秉承“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中南校训,积极开展企业安全管理实践,曾受邀给滴滴公司、中材集团祁连山水泥集团古浪分公司等企业开展安全培训工作,建议指导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工作。其优秀事迹曾被湖南教育电视台【教视新闻】以“我奋斗·正青春 王秉:年轻博士生开拓新学科”为专题报道。

“安全,爱你是幸福的”与“心之所至,安全等随”是王秉的价值理念,他将对安全学科的热爱深埋于心,用自己的执着、勤勉与奋斗,竭尽全力为安全事业添砖加瓦。Safety is on the right, security is on the left.研究和发展现代科学,帮助更多人安全地工作生活是他一直不变的追求。

人民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