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候选人聂敏事迹
大数据串联产学研,精准化深耕“育人”田

——电子科技大学年度人物候选人聂敏事迹材料

聂敏,男,汉族,中共党员,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

他刻苦钻研,漫步大数据科研前沿;他开拓创新,建立产学研特色模式,推动高校精准思政;他矢志不渝,致力于大数据技术助力教育改革创新。

求学问道,漫步大数据前沿

聂敏对计算机的兴趣,源于初中时的一款文曲星电子词典。在这款翻译神器上,他用GVBASIC的语言编程开发小游戏,受到同学热捧。2008年,他以电子科技大学在四川省招录第一高分的身份入校。

大学的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编程,而是立志让所学产生社会价值。他带领同学们组队,开发了基于WinCE的“用餐点评”,以及基于Windows Phone的“老年人监护”等系统。他组建学生创新工作室,并获批学校科创基金。不断尝试的过程,是技术积累的过程,更是奋斗的过程。应用上线前夕,他靠14个小时的睡眠和23个馒头,挺过一周。

2011年,他参加了灾后重建地区的志愿者支教活动。他为孩子带去知识与快乐,也感受到极大的成就。回校后他发现,如果难以及时了解孩子们的思想状态,就无法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他有了通过技术手段建立“校园一生”的信息化平台,帮助孩子们实现从幼儿园到大学各教育阶段精准引导的想法。这个念头激励他更加刻苦钻研,以优异的成绩保送直博,师从国内大数据领域专家、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获得者周涛教授,专攻教育大数据领域。

明志勤研,让思政接入云端

他反复研究国内外相关论文著作,学习思路与算法,设计教育大数据模型。为了模型调优,提升大数据预测的准确性,他的寒暑假和周末几乎都在实验室度过。在他带领团队构建精准资助模型时,整整一个月夜以继日,桌上随时堆着方便面,终于将准确率从最初的43.2%提升到88.5%。为了将研究成果进行更大范围的应用推广,2015年,他建立了教育大数据领域首个产学研平台——成都寻道科技有限公司,从最初的4人发展到112人,申请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22项、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CMMI3认证等资质8项,公司估值达1.5亿元,年收入近2千万元。成果获得成都大数据最佳行业解决方案、成都大数据行业新锐企业、“创青春”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践赛银奖等荣誉,聂敏获得成都市“创业新星”称号。

聂敏带领团队应用大数据聚焦精准思政。他们研发学生画像,为学生建立学习、生活特征模型,预测成绩排名及挂科风险;构建智慧化的精准资助体系,通过人工评价与大数据分析结合的方式准确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用大数据分析网络文章影响力,构建网络文章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助力网络文化建设。相关研究成果受到教育部工作简报专题报道,支持学校获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首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特等奖。同时,“学生画像”获评全国大数据校园一体化解决方案“校园好方案”百强优秀奖。

初心不改,助力育人第一线

目前,聂敏的团队已经服务全国包括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52所学校,产品影响力覆盖598所学校,成果惠及200万师生。他也积极奔走,传播教育大数据理念和最新研究成果,累计在2次全国性会议、4次区域性会议,做“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大数据的概念、现状与发展及在教育财务监管审计方面的应用”等主题报告。

数据的不断丰富,带给他更宽广的研究视野。他坚持用大数据专业知识深耕教育领域,研究方向从思政领域延伸到教育的更多场景,包括数据管理、教师管理等。由于在高校经费监管领域研究成果突出,他受聘为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与电子科大共建“教育经费监管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回顾这几年的产学研路程,聂敏始终不忘初心,他坚持要用自己和团队的创新成果帮助教育实现从定性化经验积累到定量化教育引导,从工业化课堂到个性化定制、从后置性应急到前置性预警管理,促进教育改革创新。

聂敏团队的创新成果及应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被中央电视台、教育部官网、《中国科学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权威媒体报道63次;创新成果曾向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等领导进行了42次展示汇报。

作为一名高校的学生党员,聂敏不断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2008年,他曾第一时间参加震后救灾献血;十年后,他再次来到地震重灾区汶川,为异地重建的阿坝师范学院师生带去最新的教育大数据研究成果;同年,他还将创新成果应用到广西民族大学的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中。聂敏获评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党员(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作为一名当代新青年,聂敏正一步一个脚印地,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助力教育信息化发展。
人民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