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候选人吴涛事迹
候选人吴涛事迹
写在广袤大地上的奉献之歌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吴涛事迹材料
吴涛,男,汉族,1996年10月出生,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人,南昌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2017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班学生。
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31641部队,服役期间任特务连副班长,先后多次执行边防巡逻执勤,中老两军联合行动等重大军事任务,两立班(排)三等功,获“优秀士兵”和营嘉奖,被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退伍返校担任班级班长,先后在学生干部、专业学习、体育运动、科技竞赛等各个方面获得了20多项奖项荣誉。带领所在班级获得了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校级先进班级等10余项集体荣誉。班级获得校级以上表彰的人员超过70%,班级整体团结进取、学风浓厚、组织凝聚力强,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在新型冠疫情防控工作中,从街道分配至贫困村工作,担任道路封控组成员和信息采集员。表现出色,成功处置多起突发情况,获村委、街道、团县委的一致表彰,此后因工作表现优异被团县委选调到参与到扶贫志愿工作中,至今仍奉献在扶贫一线,其先进事迹在当地和学校被广泛报道。
扎根边防,矢志军营
他于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1641部队服役,驻守边防,扎根边疆。该部队驻扎在祖国的西南边陲,自然环境恶劣,敌我斗争态势严峻,各项任务繁重。但他未曾退缩,作为一名普通战士,面对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争做排头兵。作为一名副班长,他团结带领全班,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他立志扎根在祖国边疆,用脚丈量每一厘边防线,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青春。
新兵下连分配时他毅然放弃了留在部队机关的机会,选择了一线边防连队,当兵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他被分配到了距离边境线仅有4公里的一个边防连队。下连后,由于表现优异,他被选拔为第一批参加边防巡逻的新兵。巡逻的路异常崎岖,并无现成的路可走,每次巡逻都需要在植被茂密的热带雨林里开辟出一条路来。蚂蝗,蜈蚣等蚊虫数不胜数,更让人绷紧神经的是需要提高警惕,注意随时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虽说路途坎坷,可当到达目的地,看到矗立的界碑,醒目的“中国”两字时,便觉得一切都值了。站在山头一览祖国大美山川,若能将青春奉献于此,守护这份安宁与和平,此生无悔。同年12月,因全排多次在边防巡逻中成功处置突发情况,圆满完成上级交于的任务,全排战士荣立集体三等功。在随后的近半年边防生活中,他渐渐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边防军人的职责在于坚守。
他先后共参与近10次边防巡逻。此后由于各方面表现优异,他被选调到特务连。在特务连期间,他苦练军事本领,加强理论教育的学习。即时不在边防一线了,他也依然立足于现有岗位时刻不忘奉献。时常利用自己空余时间自发帮厨,整理器材,擦拭武器,打扫卫生,帮助驻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因他忘我的奉献精神和行动,被表彰为学雷锋先进个人,是战友口中雷锋式的好战士。期间,因政治意识牢靠,思想过硬,被选派执行为期三个月的武器装备看守转运任务。同年12月,因在同年兵中表现优异,被任命为副班长。2017年部队调整改革期间,带领全班战士圆满完成部队调整改革各项任务,荣立班集体三等功。同年9月,获2017年度优秀士兵,营嘉奖。
不忘初心,真情服务同学
从军营到校园,从士兵到班长,舞台虽不同,积极进取是相同的。面对同学们的信任,在班长的职位上他始终牢记为老师分忧,为同学服务,建设班级。他经常往返于各个宿舍之间了解同学们的情况和实际困难,想办法帮助家庭贫困学生,为他们介绍兼职工作补贴家用,及时解决大家的困难,为大家排忧解难。同时,他带领其他班委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把各项事务尽职尽责做好,让同学们满意。
他不仅自己积极参加学校志愿服务活动,还积极动员班级同学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他的带领和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他所在班级获得了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校级先进班级等10余项集体荣誉。班级获得校级以上表彰的人员超过70%,班级整体团结进取、学风浓厚、组织凝聚力强,受到学院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他本人也获得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江西省大学生自强之星、江西省优秀共青团员等省级以上荣誉,在学生干部、专业学习、体育运动、科技竞赛等各个方面获得了20多项校级荣誉,逐渐成长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抗击疫情:若有战,召必回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国上下进入紧张防控态势。2月1日,云南省昆明市所有社区村组进行封闭管理,限制外出。他主动找到乡镇武装部部长,要求报名参加疫情防控,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分配工作时,领导问他“想去哪”,他坚定的说:“分配到哪就去哪,越艰苦越好。”
他工作的区域是大﹑散﹑远﹑管控难的青山村委会,同时也是贫困村。他担任道路管控民兵组副组长和信息采集员,进行道路管控、防疫信息采集、防疫宣传、日常巡逻等工作。该村委会人口多,分布散,进出村子路口多。由于前期没有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致使村子里返回了不少有武汉旅行史和工作史的返乡探亲人员,工作难度大。
全村共设三个固定路口防疫执勤点,在他来到之前,村干部已经连续值守多日。由于人手缺,工作量大,村干部都已经疲惫不堪。
熟悉情况后,他便与民兵、村干部共同承担起了道路管控工作。执勤点由一个简易的帐篷的搭建而成,不遮风不遮雨,其中两个执勤点还位于山头上,条件非常艰苦。由于疫情工作的需要,他要24小时值守,吃住也就在执勤点解决,工作前期吃饭只能靠干粮和烤土豆解决。由于不通电,到了晚上,大家只能烤火御寒。晚上睡觉时,四五个人挤在执勤车辆里,空间狭小,腿伸不直。初春的夜晚很冷,早上起来车窗外面都会结上一层薄冰,人经常被冻的翻来覆去睡不着。在执勤第四天的凌晨一点多,他突然被叫醒。邻县有一名疑似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拒绝配合隔离观察治疗,正往他们执勤点方向逃离。上级要求他们以三到四人为一组,进行搜索寻找。他和当晚执勤的民兵立即行动。凌晨三点左右,终于,他们和派出所民警一道将逃离人员抓获。
还有一个下午,三个社会青年多次试图通过执勤点,在被多次劝返后,仍不甘心。在最后一次被劝返后,骑着摩托车,掉头回来,加大油门,试图暴力冲卡,他和执勤的人员立马进行拦截。
执勤难的并不是在于处置特殊情况,而是在于坚守。条件的艰苦,长时间工作,对人是种考验。吴涛作为退伍复学的大学生,发扬军人“两不怕”精神,坚守工作岗位,用赤子之情投身到抗疫战斗之中,直至当地封控结束。
脱贫攻坚:用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
由于疫情防控中的出色表现,当地封控结束后,团县委有关工作人员又联系吴涛参与下乡扶贫工作。他欣然应允。在学习之余他会和团县委的扶贫人员一起下村扶贫,开展调查登记、扶贫物资发放、教育扶贫等工作。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工作吴涛都是以军人的姿态投入在工作之中,他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村民们的赞扬,其先进事迹被广泛报道。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吴涛事迹材料
吴涛,男,汉族,1996年10月出生,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人,南昌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2017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班学生。
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31641部队,服役期间任特务连副班长,先后多次执行边防巡逻执勤,中老两军联合行动等重大军事任务,两立班(排)三等功,获“优秀士兵”和营嘉奖,被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退伍返校担任班级班长,先后在学生干部、专业学习、体育运动、科技竞赛等各个方面获得了20多项奖项荣誉。带领所在班级获得了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校级先进班级等10余项集体荣誉。班级获得校级以上表彰的人员超过70%,班级整体团结进取、学风浓厚、组织凝聚力强,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在新型冠疫情防控工作中,从街道分配至贫困村工作,担任道路封控组成员和信息采集员。表现出色,成功处置多起突发情况,获村委、街道、团县委的一致表彰,此后因工作表现优异被团县委选调到参与到扶贫志愿工作中,至今仍奉献在扶贫一线,其先进事迹在当地和学校被广泛报道。
扎根边防,矢志军营
他于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1641部队服役,驻守边防,扎根边疆。该部队驻扎在祖国的西南边陲,自然环境恶劣,敌我斗争态势严峻,各项任务繁重。但他未曾退缩,作为一名普通战士,面对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争做排头兵。作为一名副班长,他团结带领全班,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他立志扎根在祖国边疆,用脚丈量每一厘边防线,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青春。
新兵下连分配时他毅然放弃了留在部队机关的机会,选择了一线边防连队,当兵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他被分配到了距离边境线仅有4公里的一个边防连队。下连后,由于表现优异,他被选拔为第一批参加边防巡逻的新兵。巡逻的路异常崎岖,并无现成的路可走,每次巡逻都需要在植被茂密的热带雨林里开辟出一条路来。蚂蝗,蜈蚣等蚊虫数不胜数,更让人绷紧神经的是需要提高警惕,注意随时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虽说路途坎坷,可当到达目的地,看到矗立的界碑,醒目的“中国”两字时,便觉得一切都值了。站在山头一览祖国大美山川,若能将青春奉献于此,守护这份安宁与和平,此生无悔。同年12月,因全排多次在边防巡逻中成功处置突发情况,圆满完成上级交于的任务,全排战士荣立集体三等功。在随后的近半年边防生活中,他渐渐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边防军人的职责在于坚守。
他先后共参与近10次边防巡逻。此后由于各方面表现优异,他被选调到特务连。在特务连期间,他苦练军事本领,加强理论教育的学习。即时不在边防一线了,他也依然立足于现有岗位时刻不忘奉献。时常利用自己空余时间自发帮厨,整理器材,擦拭武器,打扫卫生,帮助驻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因他忘我的奉献精神和行动,被表彰为学雷锋先进个人,是战友口中雷锋式的好战士。期间,因政治意识牢靠,思想过硬,被选派执行为期三个月的武器装备看守转运任务。同年12月,因在同年兵中表现优异,被任命为副班长。2017年部队调整改革期间,带领全班战士圆满完成部队调整改革各项任务,荣立班集体三等功。同年9月,获2017年度优秀士兵,营嘉奖。
不忘初心,真情服务同学
从军营到校园,从士兵到班长,舞台虽不同,积极进取是相同的。面对同学们的信任,在班长的职位上他始终牢记为老师分忧,为同学服务,建设班级。他经常往返于各个宿舍之间了解同学们的情况和实际困难,想办法帮助家庭贫困学生,为他们介绍兼职工作补贴家用,及时解决大家的困难,为大家排忧解难。同时,他带领其他班委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把各项事务尽职尽责做好,让同学们满意。
他不仅自己积极参加学校志愿服务活动,还积极动员班级同学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他的带领和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他所在班级获得了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校级先进班级等10余项集体荣誉。班级获得校级以上表彰的人员超过70%,班级整体团结进取、学风浓厚、组织凝聚力强,受到学院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他本人也获得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江西省大学生自强之星、江西省优秀共青团员等省级以上荣誉,在学生干部、专业学习、体育运动、科技竞赛等各个方面获得了20多项校级荣誉,逐渐成长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抗击疫情:若有战,召必回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国上下进入紧张防控态势。2月1日,云南省昆明市所有社区村组进行封闭管理,限制外出。他主动找到乡镇武装部部长,要求报名参加疫情防控,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分配工作时,领导问他“想去哪”,他坚定的说:“分配到哪就去哪,越艰苦越好。”
他工作的区域是大﹑散﹑远﹑管控难的青山村委会,同时也是贫困村。他担任道路管控民兵组副组长和信息采集员,进行道路管控、防疫信息采集、防疫宣传、日常巡逻等工作。该村委会人口多,分布散,进出村子路口多。由于前期没有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致使村子里返回了不少有武汉旅行史和工作史的返乡探亲人员,工作难度大。
全村共设三个固定路口防疫执勤点,在他来到之前,村干部已经连续值守多日。由于人手缺,工作量大,村干部都已经疲惫不堪。
熟悉情况后,他便与民兵、村干部共同承担起了道路管控工作。执勤点由一个简易的帐篷的搭建而成,不遮风不遮雨,其中两个执勤点还位于山头上,条件非常艰苦。由于疫情工作的需要,他要24小时值守,吃住也就在执勤点解决,工作前期吃饭只能靠干粮和烤土豆解决。由于不通电,到了晚上,大家只能烤火御寒。晚上睡觉时,四五个人挤在执勤车辆里,空间狭小,腿伸不直。初春的夜晚很冷,早上起来车窗外面都会结上一层薄冰,人经常被冻的翻来覆去睡不着。在执勤第四天的凌晨一点多,他突然被叫醒。邻县有一名疑似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拒绝配合隔离观察治疗,正往他们执勤点方向逃离。上级要求他们以三到四人为一组,进行搜索寻找。他和当晚执勤的民兵立即行动。凌晨三点左右,终于,他们和派出所民警一道将逃离人员抓获。
还有一个下午,三个社会青年多次试图通过执勤点,在被多次劝返后,仍不甘心。在最后一次被劝返后,骑着摩托车,掉头回来,加大油门,试图暴力冲卡,他和执勤的人员立马进行拦截。
执勤难的并不是在于处置特殊情况,而是在于坚守。条件的艰苦,长时间工作,对人是种考验。吴涛作为退伍复学的大学生,发扬军人“两不怕”精神,坚守工作岗位,用赤子之情投身到抗疫战斗之中,直至当地封控结束。
脱贫攻坚:用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
由于疫情防控中的出色表现,当地封控结束后,团县委有关工作人员又联系吴涛参与下乡扶贫工作。他欣然应允。在学习之余他会和团县委的扶贫人员一起下村扶贫,开展调查登记、扶贫物资发放、教育扶贫等工作。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工作吴涛都是以军人的姿态投入在工作之中,他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村民们的赞扬,其先进事迹被广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