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候选人孙研事迹
候选人孙研事迹
立足专业发声,讲好中国故事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17飘萍班孙研
孙研,女,汉族,中共党员,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17级卓越人才培养飘萍班本科学生。现任学院分团委副书记。
大学三年,她走进罕见病患者、尘肺病人、孤儿、心障人士等十余个边缘群体的生活。她采访百余人,走过二十多个城市,了解社会百态。她不断尝试和创新,因为她知道“讲好中国故事,既要‘敢’讲又要‘善’讲”,所以她借助专业特长关注新闻背后的故事,发现新闻背后的温暖,并在此期间不断丰富自己,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奖项50余项。她成立工作室“A-Life”,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负责人,团队获得视频制作类等各类奖项30余项。“用心讲好故事,用心讲中国人的故事”是她大学三年最为坚定的一件事,借新闻传播专业所学,她试图传递人世间的温情冷暖。立志做一名大国青年,传播中国人的声音,她无惧艰险,一路奋勇向前。
(一)无畏山高水远,寻觅人间温情冷暖
2018年7月,孙研只身前往1300公里外的广东贵屿,这个80%的人口从事电子垃圾拆解的小镇因长期的粗放生产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被称为“世界最毒地”。到达第一天,孙研就经历了手机被抢走、资料全部被删、被赶出园区等一系列打击,接下来的一周她坚持上门拜访并说明来意,园区的作坊老板和工作人员被她的坚持打动,向她敞开心扉,讲述环境治理与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孙研通过纪录片《话屿》讲述小镇居民在生存和发展中奋力拼搏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每一个人都鲜活而生动。
她用敏锐的眼光捕捉美好身影,尤其关注每一个容易被边缘化的群体。她记录过为白血病女儿奋力拼搏的贵州95后“超人爸爸”,在无助和害怕的背后是对爱的坚守;她记录过杭州心障人士,无畏嘲笑用一杯醇香的咖啡调制出对生活的热爱;在浙江温州,有一座收养六十余名孤儿的道观,那里是充满爱和温暖的乐园。她借助专业能力呈现了一个又一个真实且炽热的故事,打动别人也温暖了自己。
(二)何惧挑战艰难,在尝试中奋勇登攀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是孙研的信条。在浙江传媒学院学习的三年时间里,她在学习理论知识和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曾荣获国家奖学金、浙广电奖学金、五次一等奖学金,至今一等奖学金都不曾旁落。她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并通过自己的作品呈现社会问题。其制作的“生门·成为中国母亲的一道道关卡”关注中国孕妇的死亡率问题的数据新闻作品,获得密苏里大学教授的称赞。19年7月孙研去往香港浸会大学学习,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她和小组成员制作的“女性穿着暴露程度与其被猥亵相关程度分析”作品打破人们对于女性穿着的刻板印象,为女性发声,此作品获得教授的好评。为此次香港浸会大学数据新闻工作坊制作的歌曲也被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公众号以及人民网转载。
她热爱舞台,与央视主持人朱迅、盛春同台主持,展现自我风采。与曾为王菲、刘若英等人作词的“金牌作词人”姚谦同台,主持他的新书发布会。与此同时,她也是第四届、第五届浙江省大学生新闻节颁奖典礼的主持人。在校期间,主持活动二十余场,因为热爱所以一直在努力。
她不惧辛苦。作为浙江传媒学院国旗护卫队的一员,一年7次盛大节日升旗、50次每周集体升旗、200次每日例行值班升旗,守护国旗已经成为了孙研大学四年一个神圣而又光荣的任务。无论寒冬酷暑,每周五天,每天九节课,共480分钟的站岗执勤,她都时刻洋溢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浙江传媒学院第四届“十佳大学生”的评选中,她作为国护代表向大家展现国护的风采,并获得了现场评比第一名的好成绩。她和国护队员们一同前往梁家河感受习总书记的知青岁月,与校党委书记杨立平一起在大榕树下品读《之江新语》。她不惧辛苦,心怀信仰,致力于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她勇于尝试。跟随我国著名记者王克勤老师关注尘肺病人,成为罕见病发展中心的志愿者,走入更多的群体,体味人生百态。不仅如此,她积极的参加学科竞赛,她所打造的“A—Life工作室——让农产品成为网红”项目,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国家号召,并被选派为代表参加“浙江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启动仪式。获得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她带着自己的职业梦想——“5G时代的弱势群体发声者”,获得了浙江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优秀奖和校级二等奖。将专业知识与弱势群体发声者相结合,打造为弱势群体订制的MCN聚合志愿平台。在中国(传媒)梦工坊“创新创意”大赛中,她策划的“恋宠博物馆”创业项目获得亚军,当场获得优联集团投资人的投资。她在不断的挑战中发现自己的潜能,追逐自己的梦想,丰富自己的阅历。
(三)所谓大国青年,时代使命常存心间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习总书记的这句话激励着孙研不断向前,将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放在心中。对于一名新闻学子来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便是时代使命。
疫情期间,孙研参与到央视融媒体的实践中,在撰写《为14亿人而战》视频的文稿时她写道:“14亿中国人,每一个举动都算数”,她说我们要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永远是站在一起的,隔离病毒但从不隔离爱,我们抗击疫情是为14亿中国人而战。这个视频发布于央视新闻、新闻联播公众号等多个平台,全网转发,浏览量破千万。她采访抗疫英雄——快递小哥“汪勇”、山东援鄂医疗队队长等多个奔赴在抗疫一线的人们,并将他们的故事传递给更多的人。
她去往世界互联网大会成为一名光荣的小梧桐,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的风采。接受来自人民日报、浙江广电、央视网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志愿期间因表现优秀获得省级突出贡献个人称号。在“全国大学生寻访记”,她采访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二十余人,感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发展,将改革开放在乌镇留下的美好印迹通过视频、H5的方式发布在“中国蓝新闻客户端”上,累计获得40000+观看量。
她作为班长带领17飘萍班的同学们打造“好记者讲好故事”主题团日活动,邀请央视记者、新华社记者等多名业界大咖讲述他们看到听到的中国故事,以此激励新一代新闻学子投身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行列中。“好记者讲好故事”已成为飘萍班的一张金名片。19年,孙研带领17飘萍班荣获全国活力团支部和浙江省十佳团支部称号,将“小飘萍展现大国青年之风采”的口号融入在实践中。孙研带领同学们制作一系列“抗击新冠疫情”的新媒体作品被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转发。孙研说,大国青年不只是国家赋予我们的称号,更应通过实际行动诠释它的真正含义。
采访、出镜、撰稿、拍摄,孙研用自己的方式去履行青年的责任,这份责任和怀揣在心中的梦想使得她不断向前。
孙研说,每一次采访和尝试都会成为宝贵的财富。立足新闻专业发声,不仅要讲好故事,而且还要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梦想更是使命。探寻更多的人,挖掘更多的故事,她会一直为之努力。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17飘萍班孙研
孙研,女,汉族,中共党员,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17级卓越人才培养飘萍班本科学生。现任学院分团委副书记。
大学三年,她走进罕见病患者、尘肺病人、孤儿、心障人士等十余个边缘群体的生活。她采访百余人,走过二十多个城市,了解社会百态。她不断尝试和创新,因为她知道“讲好中国故事,既要‘敢’讲又要‘善’讲”,所以她借助专业特长关注新闻背后的故事,发现新闻背后的温暖,并在此期间不断丰富自己,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奖项50余项。她成立工作室“A-Life”,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负责人,团队获得视频制作类等各类奖项30余项。“用心讲好故事,用心讲中国人的故事”是她大学三年最为坚定的一件事,借新闻传播专业所学,她试图传递人世间的温情冷暖。立志做一名大国青年,传播中国人的声音,她无惧艰险,一路奋勇向前。
(一)无畏山高水远,寻觅人间温情冷暖
2018年7月,孙研只身前往1300公里外的广东贵屿,这个80%的人口从事电子垃圾拆解的小镇因长期的粗放生产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被称为“世界最毒地”。到达第一天,孙研就经历了手机被抢走、资料全部被删、被赶出园区等一系列打击,接下来的一周她坚持上门拜访并说明来意,园区的作坊老板和工作人员被她的坚持打动,向她敞开心扉,讲述环境治理与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孙研通过纪录片《话屿》讲述小镇居民在生存和发展中奋力拼搏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每一个人都鲜活而生动。
她用敏锐的眼光捕捉美好身影,尤其关注每一个容易被边缘化的群体。她记录过为白血病女儿奋力拼搏的贵州95后“超人爸爸”,在无助和害怕的背后是对爱的坚守;她记录过杭州心障人士,无畏嘲笑用一杯醇香的咖啡调制出对生活的热爱;在浙江温州,有一座收养六十余名孤儿的道观,那里是充满爱和温暖的乐园。她借助专业能力呈现了一个又一个真实且炽热的故事,打动别人也温暖了自己。
(二)何惧挑战艰难,在尝试中奋勇登攀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是孙研的信条。在浙江传媒学院学习的三年时间里,她在学习理论知识和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曾荣获国家奖学金、浙广电奖学金、五次一等奖学金,至今一等奖学金都不曾旁落。她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并通过自己的作品呈现社会问题。其制作的“生门·成为中国母亲的一道道关卡”关注中国孕妇的死亡率问题的数据新闻作品,获得密苏里大学教授的称赞。19年7月孙研去往香港浸会大学学习,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她和小组成员制作的“女性穿着暴露程度与其被猥亵相关程度分析”作品打破人们对于女性穿着的刻板印象,为女性发声,此作品获得教授的好评。为此次香港浸会大学数据新闻工作坊制作的歌曲也被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公众号以及人民网转载。
她热爱舞台,与央视主持人朱迅、盛春同台主持,展现自我风采。与曾为王菲、刘若英等人作词的“金牌作词人”姚谦同台,主持他的新书发布会。与此同时,她也是第四届、第五届浙江省大学生新闻节颁奖典礼的主持人。在校期间,主持活动二十余场,因为热爱所以一直在努力。
她不惧辛苦。作为浙江传媒学院国旗护卫队的一员,一年7次盛大节日升旗、50次每周集体升旗、200次每日例行值班升旗,守护国旗已经成为了孙研大学四年一个神圣而又光荣的任务。无论寒冬酷暑,每周五天,每天九节课,共480分钟的站岗执勤,她都时刻洋溢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浙江传媒学院第四届“十佳大学生”的评选中,她作为国护代表向大家展现国护的风采,并获得了现场评比第一名的好成绩。她和国护队员们一同前往梁家河感受习总书记的知青岁月,与校党委书记杨立平一起在大榕树下品读《之江新语》。她不惧辛苦,心怀信仰,致力于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她勇于尝试。跟随我国著名记者王克勤老师关注尘肺病人,成为罕见病发展中心的志愿者,走入更多的群体,体味人生百态。不仅如此,她积极的参加学科竞赛,她所打造的“A—Life工作室——让农产品成为网红”项目,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国家号召,并被选派为代表参加“浙江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启动仪式。获得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她带着自己的职业梦想——“5G时代的弱势群体发声者”,获得了浙江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优秀奖和校级二等奖。将专业知识与弱势群体发声者相结合,打造为弱势群体订制的MCN聚合志愿平台。在中国(传媒)梦工坊“创新创意”大赛中,她策划的“恋宠博物馆”创业项目获得亚军,当场获得优联集团投资人的投资。她在不断的挑战中发现自己的潜能,追逐自己的梦想,丰富自己的阅历。
(三)所谓大国青年,时代使命常存心间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习总书记的这句话激励着孙研不断向前,将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放在心中。对于一名新闻学子来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便是时代使命。
疫情期间,孙研参与到央视融媒体的实践中,在撰写《为14亿人而战》视频的文稿时她写道:“14亿中国人,每一个举动都算数”,她说我们要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永远是站在一起的,隔离病毒但从不隔离爱,我们抗击疫情是为14亿中国人而战。这个视频发布于央视新闻、新闻联播公众号等多个平台,全网转发,浏览量破千万。她采访抗疫英雄——快递小哥“汪勇”、山东援鄂医疗队队长等多个奔赴在抗疫一线的人们,并将他们的故事传递给更多的人。
她去往世界互联网大会成为一名光荣的小梧桐,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的风采。接受来自人民日报、浙江广电、央视网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志愿期间因表现优秀获得省级突出贡献个人称号。在“全国大学生寻访记”,她采访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二十余人,感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发展,将改革开放在乌镇留下的美好印迹通过视频、H5的方式发布在“中国蓝新闻客户端”上,累计获得40000+观看量。
她作为班长带领17飘萍班的同学们打造“好记者讲好故事”主题团日活动,邀请央视记者、新华社记者等多名业界大咖讲述他们看到听到的中国故事,以此激励新一代新闻学子投身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行列中。“好记者讲好故事”已成为飘萍班的一张金名片。19年,孙研带领17飘萍班荣获全国活力团支部和浙江省十佳团支部称号,将“小飘萍展现大国青年之风采”的口号融入在实践中。孙研带领同学们制作一系列“抗击新冠疫情”的新媒体作品被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转发。孙研说,大国青年不只是国家赋予我们的称号,更应通过实际行动诠释它的真正含义。
采访、出镜、撰稿、拍摄,孙研用自己的方式去履行青年的责任,这份责任和怀揣在心中的梦想使得她不断向前。
孙研说,每一次采访和尝试都会成为宝贵的财富。立足新闻专业发声,不仅要讲好故事,而且还要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梦想更是使命。探寻更多的人,挖掘更多的故事,她会一直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