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候选人蒋龙泉事迹
候选人蒋龙泉事迹
科研报国 青年担当
——复旦大学蒋龙泉事迹材料
一、个人介绍
蒋龙泉,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2015级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清视频图像分析处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面向国家安全与社会重大应用需求,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关和产学研的应用工作。他时刻以科研报国为己任,充分展现青年担当。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参与国家863重大项目1项,在视频图像处理等领域总计发表论文4篇,申请相关专利5项,获得3项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5项,参与的项目多次荣获相关领域省部级、国家级奖项。此外,多次参与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系统保障工作,个人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壹等奖。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他作为《新冠肺炎影像学AI智能辅助诊断与预后预测》项目学生负责人,从2020年1月29日起带领团队投入研究工作,短时间内在新冠肺炎鉴别、病灶区域检测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已进入临床测试阶段。2020年5月获聘复旦大学战“疫”青年讲师团讲师。2020年获评复旦大学青年五四奖章,入选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公示中)。
二、投身科研战疫
面对新冠疫情,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大数据学院联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放射科迅速启动《新冠肺炎影像学AI智能辅助诊断与预后预测》相关研究工作,旨在通过计算机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智能辅助诊断,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学院迅速组织师生投入新冠肺炎AI智能辅助诊断算法的科研攻关,蒋龙泉同学担任项目的学生负责人,主要负责组织各科研小组的算法设计、实验测试和进展讨论,同时也负责统筹安排、沟通协调、整理科研进展的工作。蒋龙泉同学带领团队克服不能集中办公的困难,利用远程协同办公工具,远程协调部署GPU计算资源,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的分发、清洗、标注等工作,2月9日完成了第一版算法的研发,当时核酸检测的假阴性高达30%-50%,而这个算法却能将假阴性控制在10%以下。2月21日,蒋龙泉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将辅助诊断设备部署到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行联试联调,完成了与影像科CT设备数据对接及临床应用流程嵌入,让读片速度从分钟“快进”到秒级。截至6月30日,系统辅助肺炎类型鉴别诊断超过5000人次,其中累计分析了上海地区1900多人次新冠肺炎患者初诊或复查的CT影像,为影像医生的诊断提供了帮助。该项目成果得到了上海市、学校等多个媒体的报道,上海教育电视台《教视新闻》栏目组记者前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采访了该项目的应用情况,并在该栏目的头条新闻《读片速度从分钟“快进”到秒级,产学研医结合让人工智能加入战“疫”》进行了播出。5月,蒋龙泉同学获聘复旦大学战“疫”青年讲师团讲师,在《战“疫”青年说》系列微课节目中为同学们讲述了自己这段难忘的科研战疫经历,引发学生共鸣。
三、对标国家需求
2012年至今,蒋龙泉同学多次参与某重要项目中关键系统的研发和保障工作,该系统由计算机学院薛向阳教授领导的视频技术团队研制,蒋龙泉同学是团队主要成员之一。该系统多次在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中得到成功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十九大期间,蒋龙泉同志赴京参加该系统技术保障工作,确保系统在大会期间正常使用;他到达现场后立即投入到系统运行的各项准备工作中,与以往不同,前期系统调试出现了多个突发情况:项目其他团队的新增设备与该系统不兼容、核心服务器硬盘损坏需启用备用服务器等,他和团队另一名同学一起克服现场技术人员少、时间紧等困难,经过3天的日夜奋战,及时处理了这些突发情况,圆满完成了该系统的维护和运行保障任务;这次任务在关键时刻顶住了压力,体现了能力,战胜了困难,解决了问题,为复旦赢得了声誉。复旦大学校党委焦扬书记期间看望和慰问了参与保障任务的老师同学,表示复旦科研团队研制的系统能在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既是团队的光荣、也是复旦大学的荣耀,期望团队继续发扬拼搏精神,把复旦最好的技术、最新的成果应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做到绝对安全、绝对可靠、绝对稳定。
四、争当先锋模范
蒋龙泉同学200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5年9月入学起担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2015级博士生党支部书记,作为支部书记带领支部党员,带动身边党员结合计算机专业特点开展党建工作,让更多党员发挥专业特长服务风险。以支部为依托,党员们开展“基于人脸识别的遗失儿童找回平台实践项目”,项目获得广泛好评,组织生活获得了复旦大学研究生组织生活案例大赛的优秀案例奖,该支部获评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优秀党支部、复旦大学第九批示范党支部。蒋龙泉同志个人也曾荣获复旦大学优秀团干部,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党员,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提名等荣誉称号。
蒋龙泉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应用性强、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领域,他的研究的方向和目标也将始终围绕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祖国需要的时候,科研的战场上将永远不缺少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拼搏身影。
——复旦大学蒋龙泉事迹材料
一、个人介绍
蒋龙泉,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2015级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清视频图像分析处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面向国家安全与社会重大应用需求,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关和产学研的应用工作。他时刻以科研报国为己任,充分展现青年担当。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参与国家863重大项目1项,在视频图像处理等领域总计发表论文4篇,申请相关专利5项,获得3项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5项,参与的项目多次荣获相关领域省部级、国家级奖项。此外,多次参与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系统保障工作,个人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壹等奖。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他作为《新冠肺炎影像学AI智能辅助诊断与预后预测》项目学生负责人,从2020年1月29日起带领团队投入研究工作,短时间内在新冠肺炎鉴别、病灶区域检测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已进入临床测试阶段。2020年5月获聘复旦大学战“疫”青年讲师团讲师。2020年获评复旦大学青年五四奖章,入选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公示中)。
二、投身科研战疫
面对新冠疫情,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大数据学院联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放射科迅速启动《新冠肺炎影像学AI智能辅助诊断与预后预测》相关研究工作,旨在通过计算机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智能辅助诊断,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学院迅速组织师生投入新冠肺炎AI智能辅助诊断算法的科研攻关,蒋龙泉同学担任项目的学生负责人,主要负责组织各科研小组的算法设计、实验测试和进展讨论,同时也负责统筹安排、沟通协调、整理科研进展的工作。蒋龙泉同学带领团队克服不能集中办公的困难,利用远程协同办公工具,远程协调部署GPU计算资源,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的分发、清洗、标注等工作,2月9日完成了第一版算法的研发,当时核酸检测的假阴性高达30%-50%,而这个算法却能将假阴性控制在10%以下。2月21日,蒋龙泉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将辅助诊断设备部署到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行联试联调,完成了与影像科CT设备数据对接及临床应用流程嵌入,让读片速度从分钟“快进”到秒级。截至6月30日,系统辅助肺炎类型鉴别诊断超过5000人次,其中累计分析了上海地区1900多人次新冠肺炎患者初诊或复查的CT影像,为影像医生的诊断提供了帮助。该项目成果得到了上海市、学校等多个媒体的报道,上海教育电视台《教视新闻》栏目组记者前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采访了该项目的应用情况,并在该栏目的头条新闻《读片速度从分钟“快进”到秒级,产学研医结合让人工智能加入战“疫”》进行了播出。5月,蒋龙泉同学获聘复旦大学战“疫”青年讲师团讲师,在《战“疫”青年说》系列微课节目中为同学们讲述了自己这段难忘的科研战疫经历,引发学生共鸣。
三、对标国家需求
2012年至今,蒋龙泉同学多次参与某重要项目中关键系统的研发和保障工作,该系统由计算机学院薛向阳教授领导的视频技术团队研制,蒋龙泉同学是团队主要成员之一。该系统多次在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中得到成功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十九大期间,蒋龙泉同志赴京参加该系统技术保障工作,确保系统在大会期间正常使用;他到达现场后立即投入到系统运行的各项准备工作中,与以往不同,前期系统调试出现了多个突发情况:项目其他团队的新增设备与该系统不兼容、核心服务器硬盘损坏需启用备用服务器等,他和团队另一名同学一起克服现场技术人员少、时间紧等困难,经过3天的日夜奋战,及时处理了这些突发情况,圆满完成了该系统的维护和运行保障任务;这次任务在关键时刻顶住了压力,体现了能力,战胜了困难,解决了问题,为复旦赢得了声誉。复旦大学校党委焦扬书记期间看望和慰问了参与保障任务的老师同学,表示复旦科研团队研制的系统能在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既是团队的光荣、也是复旦大学的荣耀,期望团队继续发扬拼搏精神,把复旦最好的技术、最新的成果应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做到绝对安全、绝对可靠、绝对稳定。
四、争当先锋模范
蒋龙泉同学200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5年9月入学起担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2015级博士生党支部书记,作为支部书记带领支部党员,带动身边党员结合计算机专业特点开展党建工作,让更多党员发挥专业特长服务风险。以支部为依托,党员们开展“基于人脸识别的遗失儿童找回平台实践项目”,项目获得广泛好评,组织生活获得了复旦大学研究生组织生活案例大赛的优秀案例奖,该支部获评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优秀党支部、复旦大学第九批示范党支部。蒋龙泉同志个人也曾荣获复旦大学优秀团干部,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党员,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提名等荣誉称号。
蒋龙泉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应用性强、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领域,他的研究的方向和目标也将始终围绕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祖国需要的时候,科研的战场上将永远不缺少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拼搏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