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候选人邹勇松事迹
用奋斗“抄底”病痛的向阳男孩

——长沙理工大学邹勇松同学事迹材料

邹勇松,男,中共党员,1990年10月出生,湖南娄底人,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曾获评“全国优秀大学生”、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敬业奉献好人”“湖南好人”“向上向善湖南好青年”等称号。

邹勇松家境贫寒,自幼患慢性肾炎,2017年6月发展至终末期(尿毒症期)。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邹勇松经历了上千次自我腹膜透析,每天四次透析、每次四斤、每月需用十五箱透析液。在这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以“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勉励自己,以坚强的意志取得了优异成绩,并获得6项软件著作权和发明专利。他还自费研发制作“共享打印机”供同学免费使用,向红十字会登记捐献器官和眼角膜,成为器官志愿登记者。

邹勇松的事迹被报道后,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看望他时称赞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楷模,自强不息,实现了个人价值”,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张文斌、原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蔡振红、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蒋昌忠、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汤立斌等先后看望慰问。

对病痛不服输不认命

作为一名尿毒症患者,邹勇松二十余年顽强地与病魔抗争,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经受多少磨难,都对病痛不服输、不认命。

2017年5月开始的一年多时间,邹勇松每天必须安排4个时段为自己做腹膜透析以延续生命。一袋4斤的透析液进入体内,有时忘了把管子里的空气排出来,空气进入体内,浑身便疼痛难忍;尤其是冬天,为了省钱,也为了不影响同宿舍同学的学习生活,他在阳台搭上帐篷自己透析,寒冷和巨痛经常令他直冒冷汗。

但他并没有因为病痛荒废学业。他先后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湖南省大学生数模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三等奖等荣誉。

邹勇松的每一步,都比一般人艰难;每一项成绩,都要付出常人数倍的努力。有人问他,长期遭病魔“围猎”,如何还能保持微笑,熬过那些病痛的时光?他说:“对病痛,我习惯了。我哭,它不会轻一点;我笑,它也不会重一点。”为什么自己在家做腹膜透析而不选择报销比例更高的血液透析呢?他说:“血透每两三天要去医院做一次,每次要4个小时,意味着我出院后每隔两三天就要去医院,肯定会耽误工作。如果不能按计划做我的发明,那我活着才是真痛苦。”

“我大三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对我来说,最核心的是‘奋斗终身’4个字!我的生命会比一般人短,我的人生也许只是别人的半辈子,所以我更珍惜时光。”2019年5月5日,在湖南省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座谈会上,邹勇松作为全省青年大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故事时说。

生命再短暂也要有梦想

邹勇松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并努力将个人的奋斗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科学探索是支撑他克服万难、战胜病魔最直接的动因。每当病痛难耐,死神的脚步向他逼近时,他就会想到自己的研究项目还没有完成,科技发明还有待完善,于是又打起精神投入到科研之中。

邹勇松深知,自己的生命可能比一般人要短,所以他更要以只争朝夕的劲头,打起精神,坚持,再坚持,努力,再努力,彰显生命的价值。

2017年6月,邹勇松在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接受手术。病床上的邹勇松,形容枯槁。因为手术痛得完全无力站起的他,只有手可以动弹。即便这样,病床束缚不了思维的翅膀。他咬着牙,坚持用手机编写代码。“我必须以只争朝夕的劲头,潜心学习专业知识,挑战技术难题,用行动证明我是一名合格的学生党员,而不是一个怨天尤人的‘愤青’、得过且过的‘佛系’,我有自己的梦想,我想多留下些有意义的东西再走,我得打起精神,用最少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最多的事情。”

邹勇松的研究方向是多传感器融合定位。他将科研创新与民生需求、国家进步、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看到新闻里有救护车因交通堵塞没能及时赶到现场导致病人去世,他创制出“一种紧急救助方法”的发明专利;看到同学应急打印资料不方便,他自费研发并制作了“共享打印机”,免费供同学们使用;为提高无人驾驶技术精度,他开发了“多源融合定位系统”……

邹勇松的事迹受到了很多媒体的关注。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对其事迹进行了长篇报道后又连续刊发了6篇后续报道,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新华网等45家省级以上主流媒体进行连续跟踪报道。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关于他的报道半小时内阅读量超过10万、点赞量达到36000余次,福州日报微信点击超过200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官方微博阅读量达到348万,长沙理工大学与光明日报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的“向邹勇松学习”H5网上接力近百万人,长沙理工大学官方微博相关推送阅读量也达到35万人。

2018年,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相继下发向邹勇松同学学习的通知,全省全国各地高校积极响应。

重获新生不忘传递爱

肾移植是尿毒症病人最合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供体的缺乏,能得到肾移植的机会少之又少,很多患者因为最终没能找到匹配的肾源或长期排队而含恨离去。邹勇松也不得不一边寻找肾源一边长期维持腹膜透析治疗。

邹勇松的事迹被社会了解后,学校、校友、医院、社会爱心人士等都参与进来,只为让这个有梦想的向阳男孩尽快减少一点病痛!

2018年11月,邹勇松等来了合适的肾源配型并换肾成功。

这段涅槃重生的经历,让邹勇松深深感悟到,这份“肾源”是另一个生命,一切奋斗和等待的价值,最终要通过自己的奉献来体现,更让他懂得生命的价值就是感受爱、传递爱!

邹勇松重生前本就是学校“青年志愿者联盟”成员。他传承了助人为乐的朴素家风,尽管饱受磨难,仍然无反顾地服务同学,服务学校,服务社会。连续多年坚持组织为贫困地区儿童募集学习生活物资,曾专门租房为同学解答学习上的难题,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同学体贴入微。

2018年7月成立以来,以邹勇松名字命名的长沙理工大学“勇松志愿服务团”每逢寒暑假和节假日便活跃在长沙的街头、社区、福利院和特殊教育学校,他们发挥所学,免费为老人、小孩提供各种帮助,免费为居民维修电脑、自行车……他们的行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其中,成为城市街头巷尾一道别样的风景。

2018年,邹勇松向红十字会登记捐献自己的器官和眼角膜,成为第183877位志愿登记者。他的行动也感染着身边的人:“以前以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如何让自己过得更好,你使我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拼搏与奉献,所以我追随你的脚步做一名捐献志愿者。”

自2019年起,邹勇松成为湖南省“青年讲师团”的一员。他先后走进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科技学院、长沙市天心区金盆岭街道等多所高校和街道社区开展宣讲活动,用自己的追梦奋斗故事去传递爱,感染身边青年。有同学说:“也许我无法感同身受,但我能感受到邹学长人生经历中的那份艰辛与坚持,而我自己连课上坚持认真听课都很难坚持,倍感羞愧。”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对于一个肾移植患者来说,口罩是必需品,尤其对于做完手术没多久的人来说更重要,所以邹勇松一直备有口罩。但战“疫”期间,在看到全国防疫物资紧缺时,他义无反顾地把自己在春节前购买的、也是他防护身体最需要的400多个口罩捐赠了给有需要的人,同时协助辅导员做好研究生疫情防控期间的统计排查工作,以自己的防护经验告知同学们该如何进行个人防护,还主动承担起在微信群里的朋辈心理疏导员的职责,为疫情防控力所能及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在的邹勇松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但相比正常人,他更容易疲劳,累了,趴一会,起来继续着自己的工作。他不知道他身上这个充满爱心的肾能陪伴他多久,他只知道,和时间赛跑是他唯一的选择,“我知道,我今后的人生必将充满更多的挑战,但是我更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将更努力更优秀!”

人民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1997-2024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