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候选人凌一洲事迹
走向科学与艺术融合的臻美境界

——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凌一洲事迹材料

一、个人简历

凌一洲,男,中共党员,江苏大学车辆工程专业2016级本科生。他是成绩优异、能力突出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江苏省三好学生;也是连续4年开设美育课程、推广美育活动、获评“无锡市教育年度人物”的中小学特聘教师;还是发表20余篇教育类SCI和核心期刊论文、出版著作的科研达人。他从“全国最美中学生标兵”逐渐成长为发现美的探索者、传播美的教育者,引领中小学生体验和创造科学之美,让美育在科学课堂落地生根。

二、突出事迹

(一)妙手偶得遇见美

得益于其母校南菁中学美育的熏陶,凌一洲本真达观的性格和情感充沛的生活态度促使他在科技创新的领域中不断学习、探索,被团中央、省教育厅、市政府分别授予了全国、江苏省、无锡市在青少年科技创新领域的最高荣誉。2016年,高中毕业不久的他作为江苏省最年轻的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大学期间,凌一洲的专业成绩名列前茅,被评为江苏省三好学生,但他并未囿于专业学习的领域,心中始终惦念着将科学与艺术融合贯通的理想追求。

长期的美育熏陶使他拥有了一双能从科学中发现常人无法察觉的美的慧眼。大一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凌一洲用微距摄影技术拍摄了一组照片,惊喜地发现微距镜头下化学反应竟像艺术品一般惊艳:肆意绽放的沉淀、灵动活泼的气泡、纯净剔透的晶体、树枝状生长的金属……“这是一个神奇的美丽世界,能给人带来愉悦和满足,也能吸引人去探寻美丽现象背后的科学规律。”他反复调整光线、构图、背景,仅用普通的智能手机配合廉价的微距镜头,就拍出了中国科普摄影大赛三等奖(排名前千分之五)的专业摄影作品,即使是一般公众也能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美。

(二)潜心探索创造美

这场与科学之美的邂逅使凌一洲念念不忘,他不断思考着如何更好地表现和创造科学之美。他希望,用一些特殊的技术和方法,捕捉化学反应中的细节现象和微小变化过程,并把他们艺术化地呈现出来。“大学物理实验”课上,凌一洲向物理实验中心主任王国余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得到了认可。随后他申请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项目和中国化学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获批了专门的实验场地和经费,随后一头扑进了实验技术研究和审美创造中,灵活运用微距摄影、显微摄影、热成像、凝胶介质、二维空间等多种技术和方法凸显科学之美。

不同浓度的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沉淀反应,颜色、纹理、形态之美一样吗?锌与稀硫酸反应仅仅是“生成无色无味气泡”吗?反应速率不同,气泡一样地“活泼和灵动”吗?……即使是最简单的化学反应,在他的手下也变成了艺术创作的“原材料”。他拍摄的科学摄影作品2次在中国科普摄影大赛中获奖并展出,3次刊登于SCI和核心期刊封面,其艺术鉴赏价值和科学传播价值受到了同行的认可。

与常人不同,凌一洲把对美的追求作为科研的出发点和最高追求,享受着微妙灵感带来的惊喜和科学现象带来的奇异。这段美妙的经历也让他期待,有更多人能参与到创造科学之美的队伍中。2017年,在学校的支持下,他原创性地策划和组织了以科学摄影为主题的美育活动——“首届可视化实验创新大赛”,指导参与者学习可视化技术,现场动手实验并亲自拍摄作品。这项极具特色的活动自2017年以来一年一届举办,成为了学校的品牌活动,数百名参与者从中受益。

凌一洲在实践中发现,科学摄影活动可以提高化学实验作为审美对象的可感知性,降低参与者审美感知的难度;同时也能为参与者提供真实的场景、实践的机会和技术的支持,鼓励参与者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来创造化学之美。他把新见解和新方法写成论文,很快吸引了许多中学教师“粉丝”的关注——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支持基础教育阶段的美育,于是鼓励他更大范围地传播科学之美。

(三)坚定信念传播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改进美育教学”成为了我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指导方针。在中学教师“粉丝”的支持和鼓励下,他不断坚定信念,决定把科学之美传递给更多的中小学生,以美育促进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

于是,凌一洲作为特聘教师在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开设了原创的校本课程“菁观实验:化学反应的艺术化呈现”。每隔两到三周,他就从镇江赶往江阴,为学生现场授课,其余时间由中学教师用他开发的素材和PPT授课。课程被评为优秀校本课程一等奖,学生们在总结中纷纷写道:“或许是产生了独特的感情,每到《菁观实验》时就十分兴奋,一进入实验室,仿佛所有的不愉快都被冲淡了,余下的是实验即将开始的激动与跃跃欲试的点子。”“化学反应的艺术性呈现,改变了化学的形象,这是能将化学和美术连立起来的神奇校本课。真的,我还是第一次碰上这样的化学!”当地中学校长、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杨培明也称赞道:“凌一洲将美育的要求和理化生学科教学活动相结合,实现了科学与艺术完美的跨界融合,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随后,凌一洲还被聘请为江阴市实验小学特聘教师,开设的“小液滴·大世界”校本课程成为了孩子们最欢乐的“每周节日”。

科学美育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现成的方案和经验非常匮乏。于是,凌一洲自主开发原创教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这也让他获得了许多值得推广的课程与教学成果: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化学教育领域最重要的SCI期刊《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发表论文3篇(其中1篇为封面论文)、在教育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7篇为封面论文),并获得5项发明专利授权。在被《中国科学报》《中国青年报》《江苏教育报》等媒体的深度报道后,他的成果得到了进一步推广,被省内外的十余所中小学应用。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凌一洲意识到,改善美育教学道阻且长,远非一日之功。为保障美育课程和活动的常态化长期实施,凌一洲积极推进美育专用场馆的建设。他负责的“可视化课程工作室”在江苏大学创新创业基地落地,以支撑课程的持续开发和改进。他作为核心成员全程参与的“江苏省微科技课程基地”获省教育厅批准立项(面积2000㎡,经费850万元),其中就包括由他主导设计运营的“化学魔法实验馆”,用于常态化实施美育活动和课程教学。他还作为指导老师参与了小学“播播站”建设,为孩子们的微电影创作提供支持。2017年,凌一洲获评江苏省课程基地促进育人模式转型研究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无锡市十大教育年度人物。

如今,凌一洲的积极影响正逐步扩大。他受邀担任国际和国内最知名的化学教育类期刊的审稿人;美育课程和活动每年都在多所大中小学实施,受到中央和地方媒体的持续报道;新冠疫情期间参与了师范生线上课程的开发,并合撰英文文章,向国际推广中国本土化经验;更有全国各地的数十位中小学教师和职前教师与他交流美育教学,并探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我付出的努力是在追求一种平凡人就可以享受的情感洋溢的日常生活。”凌一洲已保研至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以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传播科学之美,弘扬美育精神,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三、所获荣誉

2019 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

2019 江苏省三好学生

2019 江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18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

2017 无锡市教育年度人物

2017 江苏大学十佳青年学生

2017 江苏大学十佳创新创业之星

2017 江苏大学十佳创新创业团队

人民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1997-2024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